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9九游
简体 繁体
j9九游-九游会登录
j9九游-九游会登录 > 校园文化 > 文化建设 > 正文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9九游

发布日期:2016-06-21点击量: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育人重要载体之一的校园文化,更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本文从立德树人、校园文化的概念分析出发,重点分析了立德树人指导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及具体举措。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作者简介】张娟 成都体育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干部科科长,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行之路;而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道德教育的水平是教育的根本与关键。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社会进步,我们必须将目光投注在德育建设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建立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的校园文化。

一、立德树人、校园文化概念分析

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树立德业之意。“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是培养人才之意。合起来“立德树人”则是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之意。

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将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将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其二,教师自身树立德行,即重在“立德”。教师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传播者,只有教师把树立师德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才可能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本文中主要指的第一层面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2]广义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风格和师生精神风貌等很多方面的共同体现。

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动的情况,社会转型中个体面临的道德困惑较多,道德失范现象也较为严重,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显得尤为重要。

二、立德树人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主导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多样性即在内容、方法、手段选择上的多样性。在内容上,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在方法与手段选择上,要不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坚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无法真正做出满足学生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无法贴近学生实际,无法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合学生实际,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对象是师生,要尊重学生心中所想,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做属于学生自己的校园文化活动。贴近生活,即校园文化活动要和社会有效互动,要有实用性和现实性。

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并非一味迁就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不是为了搞活动而活动,而是通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渗透教育,达到润物无声之效。校园文化活动还应突出育人性,增加其思想政治教育含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坚持齐抓共管,全员共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是仅仅靠开展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做好的,校园文化的培植与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紧密相联。高校应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构成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和制定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案,注重顶层设计并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仅仅是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后勤产业处等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参与进来,共同服务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全方位的覆盖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立德树人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以立德树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从三个层面着手。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层,是指由师生创造的,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文化。相对核心层而言,它是容易看见、容易改变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

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校园建筑设计上尤其是标志性校园建筑上,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挖掘其中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以及学校厚重的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二是在校园的楼宇建筑中,如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可以布置内涵丰富的书法、绘画、雕塑作品,可以布置一些展示学校历史或者教师风采的一些摄影作品,给学生营造一个高雅、别致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在校园景观上,包括路、园林、山、水,在这些设计上应体现审美功能、育人功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别致、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领悟美。此外,还可以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墙。

(二)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法律和法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群体行为规范等,它是校园文化的保证。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眼于发挥制度在学校良性运行中的应有功用,切实提高校园文化系统的活力,促进校园文化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协调、稳定。第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进行制度设计,坚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大学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出发点,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的设立和修订必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需求,体现“管理育人”思想;制度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出发点来进行。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人际关系、精神氛围等,它承载着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情感和风气。

1 树立良好的校风

校风是一个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所在,它体现着学校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就外延而言,主要包括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坚持 “立德树人”指导校园文化,必须树立良好的校风。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高校应坚持以学为贵,以知为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求知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成就事业和完善人生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人生态度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教师是教育和改革的实践者、开拓者,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传递的传承者、教导者,树立良好的师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品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言传身教,将“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真谛实践、传承、教导。“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曾这样说过。优良的学风更需要一些具有学术风骨、品德高尚的大师级人物以其品格、气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此外,良好的工作作风也是优良校风的保证。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良好德行。

第一,积极开展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学生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大学生艺术节、“挑战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丰富文化生活,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二,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宿舍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行,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单位的情况正发生改变,寝室的育人功能更加突出。学校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探讨建设“美观雅致、文明理性、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寝室文化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建和谐寝室。

第三,广泛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作为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知识、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文明教育,是大学文化的应有部分,学校应广泛开展通识教育讲座,邀请校内外在人文、社科方面有造诣的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开阔全校师生视野,提供精彩的“文化盛宴”。

3 利用重大节日、庆典、重大事件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的大事、盛事不断,校园文化活动、庆典频繁,德育工作者需不断从中提炼新的德育命题,使之成为具有贴近性的德育资源。相比较于其他资源来说,重大事件、活动、庆典有以下特点:第一,被大学生广泛关注,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第二,其形式鲜活,可接受度强,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三,有社会的主流宣传,易实现和谐共振,形成教育合力。从2008年到2012年,国家先后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事件,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校园文化活动资源。此外,高校常规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迎新晚会等也是有效的育人资源。

作者:李明凤     来源: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网站地图